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,今天(22日),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说, 2014年以来,宁波市法院共审结一审毒品犯罪案件2630件,毒品犯罪呈现种类翻新、手段隐蔽等一系列新特点。同时,“罪恶之手”正伸向农村。
据宁波中院统计,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,宁波市法院共审结一审毒品犯罪案件2630件,判处被告人3434人,其中,走私、贩卖、运输、制造毒品犯罪案件1485件2227人,容留他人吸毒罪1032件1089人,非法持有毒品犯罪案件111件115人,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2件3人。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030人,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67人,五年以上重刑率达31.9%,超过普通刑事案件重刑率。
宁波中院刑一庭庭长表示,由于全球毒品持续泛滥,国际毒情的发展变化对宁波市的影响不断加大。从毒品犯罪案发情况来看,宁波仍是毒品犯罪的多发、高发、易发地区,系外来毒品输入地。宁波中院对2014年以来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,近年来宁波市毒品犯罪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,值得关注。
新型毒品占主流。涉案毒品中,传统的鸦片、海洛因已不常见,冰毒、“摇头丸”、K粉、“麻古”、氯胺酮、“开心水”、“奶茶粉”等新型化学合成毒品占绝对比例,并呈泛滥之势。
犯罪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,犯罪手段更隐蔽。在毒品犯罪特别是在贩卖毒品犯罪中,共同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,且组织化程度高。毒品犯罪组织中分工明确,毒品采购、运输、储藏、零售等环节专人负责,上下家之间单线联系。毒品犯罪血缘化特征明显,拉拢亲戚参与其中,形成血缘关系网络,一旦案发,即形成“攻守同盟”,互相包庇。运输、携带、藏匿毒品的方式花样翻新,利用不知情的第三人运输、携带的现象增多。“人货合一”、“钱货合一”已被毒贩摒弃,“人货分离”、“钱货分离”成为惯常手法。利用长途汽车、快递等方式运输毒品的现象比较常见。毒品上下家之间单线联系或由“马仔”联络,双方之间不直接接触。毒品犯罪分子借用或盗用他人手机号码联系,毒资通过他人银行卡存取,毒品交易多选择人多的公共场合,反侦查能力日益增强。
“网络贩毒”现象增多。随着网络的普及,利用网站、论坛、聊天室、QQ、微信等工具传授、买卖制毒技术、贩卖毒品、交付毒资的现象增多,毒品犯罪从网下转入网上,危害范围日益扩大。
毒品犯罪向农村地区渗透。毒品需求多见于城镇居民,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,一些当地富裕的农民因交友不慎受人拉拢、自制力不强等原因沾染上毒品。还有一些外地打工农民染上毒瘾后返回家乡,引诱、带动其他农民吸毒、贩毒的现象也客观存在。农民吸毒在客观上助长了毒品犯罪向农村的蔓延、渗透。
宁波中院刑一庭庭长表示,针对毒品犯罪的新形势和新特点,宁波市两级法院将依法严厉惩处严重毒品犯罪,重点打击毒品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、职业毒贩和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大的犯罪分子。特别是要加大对毒品犯罪分子经济上的剥夺和惩罚力度,依法从严适用罚金刑或没收财产刑,加大财产刑执行力度,进一步剥夺毒品犯罪分子的经济利益和再犯能力。此外,还要重点做好在校学生、无业人员、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禁毒宣传教育。